校長:陳榮華
E-mail :malateacher@tn.edu.tw
學校分機: 06-5771105 #12
網路電話: 131001
校長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學系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教育所碩專班
九十六年台南縣國中主任儲訓班結業
國家教育研究院154期國民中學校長儲訓班結業
花蓮市國風國中 教師
臺南縣/市立安定國中 訓育組長、導師、教學組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
臺南市立左鎮國中 教導主任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本土語言指導員
臺南市立文賢國中 教務主任、總務主任
臺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國中執行秘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輔導群科技領域委員
教育部中等教育階段科技領域研究中心種子教師
教育部氣候變遷與調適編輯委員
臺南市防災教育種子教師
科技與工程教育學會現任理事
臺灣生態學校教育學會現任理事
國中教師缺額調查及介聘作業
教育優先區計畫推動小組委員
臺南市107課綱前導工作小組
K-12閱讀平台中學組副召集人
國中教育會考宣導之種子教師,
臺南市科技教育輔導團國中輔導員
國民中學落實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
教師產業工會大善化區副分會長
臺南市立安定國中童軍團團長
臺南市立安定鄉教育會總幹事
優良教師、愛心優良教師
臺南市全民運動會-競速跳繩代表隊教練
K-12閱讀素養平台中學組副召集人
合格中等學校教師證 中等學校工藝科
合格中等學校教師證 中等學校數學科
合格中等學校教師證 中等學校生活科技領域
環境教育人員 行政資歷認證 (教育部)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認證
中華民國攀岩教練證丙級
中華民國童軍木章證書 二顆木章訓 51 期服務員訓
1.環境教育與南化特色
環境教育緣起於 1972 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www 、 ftp 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開始了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而後經歷了「世界環境 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 1992 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 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
界定人與自然間互動關係的環境典範,漸漸由生態環境的保育擴充至整個社會及政治制度的改變;對科技 及經濟發展,已由絕對信賴改變為有條件的接受;就時空而言,則從現今的環境保護延伸到關切我們下一 代的生活環境,進而追求永續的發展;對自然的價值觀則由人類中心的利我想法,轉化為欣賞自然,接受 萬物存在本身的價值。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 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
環境教育的教育目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 經驗。而環境教育的實施原則包含:整體性、終身教育、科際整合、主動參與解決問題、世界觀與鄉土觀 的均衡、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
2.課程目標
(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 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 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與對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環境概念知識內涵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土石流、河川污染、和空氣污染等)及其對人類 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生態設計…)。
(3)環境倫理價值觀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 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 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社 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3.學校願景
國際、永續、創新、智慧在南化
4.學生圖像
讓學生人格建全、多元展能,創造自己的價值
(1)人文心: 愛與服務,品格第一,道德至上。
(2)科技腦: 運算思維,邏輯推理,解決問題。
(3)創造手: 動手實做,運用合作,創造福田。
(4)國際眼: 前瞻思維,國際理解,友善溝通。
(5)健康腳: 健康活力,腳踏實地,萬里遠行。
5.經營策略
(1)活用行政團隊,增進服務效能:
整合學校現有網路資源,建置資源共用及便於取用的網路介面,增進行政效率與服務。
(2)善用優質團隊,增進學生學習效能:
學校教師行動力強、參與度足,未來引導教師更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並順勢組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3)廣用各項資源,提升教育夥伴實力:
協助引入各類計畫(社區營造、外配賦權),促進社區專業自主及親職能力提昇。健全社區及媽媽志工,協助學校活 動,共為學童而努力。
(4)發展多樣化社團,開啟多元智慧格局:
結合民間資源及競技,思索推動特色營隊,在既有學識基礎上,練身體、玩思維、親土地、開眼界。
(5)校園解構,推動藝術、環保綠校園:
加入永續校園計畫,配合藝術深耕及低碳計畫;解構校園,打造藝術、人文社區;發現社區感動的故事、凝聚社區意識。